生活中,有些老年人在看电视、刷短视频时,喜欢把音量调得很大;与人聊天时,他们的嗓门也越来越大,总是喜欢岔开话题;子女在与父母沟通时,常常需要重复好几遍,父母才能明白什么意思……如果老年人出现了这些情况,可能发生了听力损失。
听力损失可带来多种风险:
据悉,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、耳科疾病、遗传、噪声损伤、耳毒性药物、代谢性疾病,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。
现实中,很多老年人认为,人老了耳背很正常。实际上,听不见不只是“听”的事。
有些老年人因为听不清别人说话或者需要对方多次重复,担心误解别人的意思等,逐渐拒绝与他人交流;还有的人由于听力损失比较严重,只能看到别人的嘴唇在动,却听不见对方说什么,难免怀疑他人是在议论自己,并因此变得多疑、烦躁、易怒。久而久之,老年人可能产生孤独感,引发焦虑、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,甚至造成社会隔离现象。
此外,听力损失还会增加安全风险,如在马路上没有听见汽车鸣笛,因躲闪不及时引发意外等。
这时候大家就会问了,老年人听不到、听不清到底该如何预防?
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给您几个小建议:
1.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: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营养,多补充锌、铁、钙等。
2.保持情绪稳定: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,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内血管痉挛,如果同时伴有高血液粘滞度,则会加剧内耳的缺血缺氧,最终导致听力下降。
3.尽量避免长期的噪声刺激:老年人要尽量避免长期的噪声刺激,遇到突发性噪声时,要尽快远离,以减少噪声对双耳的冲击和伤害。
4.尽量戒烟戒酒: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听神经,长期大量吸烟、饮酒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,致内耳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听力。
5.加强体育锻炼: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内耳的血液供应也会随之得到改善。锻炼项目可以根据具体的身体状况来选择,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等都可以,但一定要坚持。如果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要积极控制。
上述方法只有一定的预防作用,如果您家中的老年人已经出现了听不清、听不见的情况,建议您及时到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,查清病因,对症治疗!
联系电话:023-53375172